9月19日上午,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谢超英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工业和信息化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成就的相关新闻并答记者问,省经信委副主任殷林波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今后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答:转型升级是制造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湖南近几年攻坚克难,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促进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转型方面,重点是推动制造业实现“三个加快”——
一是加快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型。众所周知,当前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繁重。在今年的中央环保督察中,我省有一大批企业因环保未达标而被强制关停或部分停产,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800多户,影响产值约150亿元。加快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培育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企业,已经刻不容缓。二是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主要是通过集约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加快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提高发展质量水平。
升级方面,重点是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三个中高端”——
一是推动产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主要是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打造“湖南智造”“湖南创造”优秀产品。二是推动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主要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升级。三是推动价值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主要是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占领价值链的中高端。
具体来说,主要抓手就是加快培育发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业链一头连着创新链,一头连着资金链,还带动着人才链,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进行扶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已经取得成效。
后阶段,我们力争每年集中支持和突破5至8个新兴优势产业链,用3至5年时间,对筛选出来的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逐个突破。同时,省里会对这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发现和培育新涌现出的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纳入全省重点领域予以支持。在政策上,我们将按照两个70%的要求予以扶持,即工业相关专项资金70%用于支持制造强省建设,制造强省建设相关资金70%用于扶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
在此也通过新闻界呼吁,各市州各县市区要积极跟进,确定好本地区有优势的制造业优势产业链,给予大力扶持,以优势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引领和带动本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共同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问: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聚焦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以此为着力点抓产业发展,请问将有哪些具体的推进措施出台?
答: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计划”,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强调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产业上来,从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一链一策”的要求,先后发布了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和推进方案,分产业链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主要措施,近期还将出台实施意见。
下阶段,将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推进——
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每年支持30项新兴优势产业链领域关键技术攻关、100项重点新产品开发、100项重点专利技术转化,每年至少认定奖励50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50项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产品,每年发布3个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
加快推进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强产业链重点项目以及“港洽周”、央企对接、军民融合推进会签约产业链项目的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对产业链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分产业链逐年储备一批项目、推进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
加大产业链开放合作力度。围绕补链、强链、延链,梳理一批项目清单,组织开展产业链专题招商。按照省委“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要求,引进一批产业链领军企业。继续每年组织20场左右产业链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加强产业链人才培养引进。依托“芙蓉人才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计划,发展壮大新兴优势产业链领域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打造“湖湘工匠”品牌。
问: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已经是我省的产业名片,今后有哪些产业可以作为湖南制造的产业名片来打造?
答:经过多年的发展,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响亮名片。在继续做强做优这两大产业的基础上,我们将以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为主要抓手,在制造强省建设确定的12个重点产业领域中再打造一批新的产业名片。
比如电子信息产业,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2500亿元,蓝思科技、中车时代电气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我们将通过支持打破国际垄断的IGBT芯片生产线(已建成的8英寸、正在建设的6英寸)、国家级中电信息安全与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IGBT大功率器件、人工智能及传感器、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等新兴优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实力。
比如新材料产业,这是湖南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占了全国将近15%的市场份额。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亿元,其中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株硬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产业基地。我们将通过培育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先进硬质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碳基材料、显示功能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7条新兴优势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集群和基地。
比如汽车产业,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整车产量接近100万台,其中乘用车领域涌现出广汽菲克、上汽大众长沙、比亚迪、吉利、长丰、北汽株洲、广汽三菱、众泰等“八大金刚”。我们将支持汽车企业升级换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全国汽车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总体看来,这些产业都有扎实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发展成为未来湖南制造的闪亮名片。
问: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请问我省将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成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和政策体系。
今年朱日和大阅兵时,工程防化保障方队中4辆轮式装甲工程车等湖南军工产品大放异彩;中联重科成为此次阅兵全球直播任务唯一大型装备专供企业;三一重工研发的战车引起军方的高度重视,这些都是湖南军民融合的突出亮点。
今后,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富国强军贡献湖南力量。
一是深化省部对接。对接国家战略布局,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军民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率先进入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加快技术融合。积极推进军民两用科技和人才信息资源、技术数据及试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共享,进一步深化与军工央企、军工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三是加强产能融合。围绕海洋装备、无人化装备和机器人、集成电路、通用航空、高端材料等国家军民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论证并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全面落实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军工央企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在湖南落地实施。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军贸市场拓展力度,加快“走出去”,为我省军民融合产业争取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
问:省经信委承担了省政府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减负?
答:近年来,我们把减负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在全国率先将企业减负纳入全省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率先开展企业负担状况第三方评价、率先聘任企业负担监督评议员,帮助企业轻装上阵。2016年全省减负总规模达到720亿元,2017年预计可达到800亿元以上。
下阶段,我们将切实履行省政府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不断夯实减负基础、筑牢减负载体、健全减负机制。
一是加强绩效评估对减负工作的推动作用。加大对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的督查考核力度,从制度层面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减负措施。
二是持续精简优化涉企收费项目。牢牢牵住涉企收费目录清单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省市两级涉企收费项目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进一步降低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三是加强减负政策落实情况督查。抓好涉企收费清理专项检查工作,加大通报力度,及时交办查处各类问题,确保已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再征收,已降低的收费标准执行到位。
四是不断强化涉企负担问题交办。充分发挥三级企业负担投诉举报平台和省级减轻企业负担监督评议员的作用,广泛收集企业问题,切实抓好问题梳理、交办、整改,发现一起、解决一起、规范一批。
五是努力营造企业减负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减负工作和相关政策的宣传推介,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监督企业减负、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